依據工總甫完成的「2011出口障礙調查」顯示,廠商反映面臨貿易障礙地區,以中國大陸為最,即使兩岸ECFA生效後,既存的貿易障礙並沒有因此變得比較少。 工總為協助國內出口業者排除進入海外市場的障礙,每年都會進行出口障礙調查。工總在這次調查中發現,非關稅措施有逐漸取代關稅成為各國貿易保護手段,而且,非關稅貿易障礙不僅漸漸增加,其形式也不斷地變化,成為貿易發展的主要障礙,其中,又以中國大陸是最讓廠商感到困擾。 工總調查發現,即使是在ECFA的架構下,大陸出口到台灣的化學品都免關稅,但實際上,台灣出口至中國大陸的化學品仍有不少需課5.5%的稅,廠商因此認為,大陸所開放的稅則號列有必要增列。 在非關稅障礙上,工總調查發現,兩岸雖有ECFA早收清單,但中國大陸方面並不樂於宣揚,致使大陸進口端的客戶對ECFA瞭解都很有限,甚至在我方廠商反映可享ECFA優惠關稅時,大陸進口端客戶也總是「遍尋不到隻字片語」的資訊,致使廠商受惠有限,目前工總已建議政府,應要求大陸方面讓各海關了解ECFA優惠關稅。 工總調查中也發現,因為中國大陸海關將稅則改判,進而使應為早收清單的貨品,變為未列入清單的稅則,並因此課以10%的稅,有關貨品號列歸屬問題,在工總要求與建議下,已列入兩岸協商談判的事項。 歸納整理,廠商出口到中國大陸所面臨的非關稅貿易障礙主要包括,不同窗口要求我方廠商出具不同證明文件,甚至是過度要求或看似無關的文件,例如要求我方檢附官方證明文件,但又不得在文件上出現「中華民國」。 況且大陸關務程序缺乏透明,港口、海關或其他稅賦經常變化或過高,以及歧視性、不合理或不一致地施行原產地規定等。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譚淑珍╱台北報導】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