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重球:ECFA帶動兩岸生技大商機

發布日期:2011-08-17
點閱次數:229

【工商時報/記者譚淑珍/台北報導】

 經濟部次長黃重球昨(16)日指出,中國大陸已訂出十二五規劃、2015年生技醫療產值達到3兆人民幣目標,是目前產值的2倍以上,要達此目標除了靠本身的內需市場,進軍國際是必走的路,兩岸若能攜手合作,台灣可扮演中國大陸進軍國際的平台。
兩岸未來在生技醫療產業合作上,黃重球指出,最難處理與協商的法規、審核與驗證工作,在ECFA架構下,已經開始著手協商,大陸醫療產業的發展計畫,對台灣是很大的商機。
 黃重球昨天是出席國際生技醫療產業發展論壇,並以「後ECFA時代兩岸生技醫療產業發展趨勢」為題發表演講時,做了上述表示。
 在法規與認證問題上,他進一步解釋指出,如果台灣臨床實驗可以在大陸進行,或是台灣GMP認證藥品可直接在中國大陸通行,不需重新開始認證,對產業就是很大的突破,對台灣生技醫療產業更是商機無限,目前雖然都還在協商中,但是,他說:「至少已經開始談了」。
 就兩岸生技醫療產業的發展機會,他說,台灣2015年的目標雖然只有新台幣3,500億元,比中國大陸是少很多,但是,若以人口數計算,台灣並「不差」。
 而且,過去4年來,他說,兩岸生技醫療產業都呈現穩健成長,即使遭逢2008年、2009年的金融海嘯襲擊,都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中國大陸成長的幅度相當大,台灣也有平均6%的成長。
 其中,在醫療器材方面,他指出,中國大陸的成長幅度驚人,有2.5倍成長,但他相信,ECFA與台商對中國大陸醫療器材的成長有相當程度的貢獻,他以人工關節為例,人工關節是唯一列入ECFA早收清單的醫療器材,關稅降了4%,今年前5月較去年同期成長42.32%。
 而醫療器材,他認為,是兩岸在生技醫療產業中,較容易進行的領域,除了相關科技、醫療專業技術台灣都有人才在外,也是涉及標準與審核問題較少的領域。
 更重要的是,他說,過去台灣最好的人才都去讀醫科、當醫生,這使台灣的臨床實驗保留了很好的經驗傳承,而優良的臨床實驗,是可以帶動醫療器材產業的發展。
 ECFA雖然帶動生技醫療產業的發展,黃重球不諱言,也同樣帶來隱憂。最大的隱憂是人才的流失,例如,ECFA後,中國大陸開放5省可設立台商獨資的台資醫院,並可聘台灣的醫生在台資醫院行醫看診,長遠來看,「萬一都被高薪挖走了,就不是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