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若想提升台灣中小企業財務競爭力,目前將面對三大財會難題:1 .委外記帳衍生稅務風險、2.兩套帳問題造成籌資困擾、3.缺乏專業財會人員提供完善財務資訊。本次座談會便企圖從此三大財會問題導入,期能全面匡正中小企業財務觀念,重塑中小企業與金融業者的互信關係。
楊鎰松(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副總經理):截至100年 9月底,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以下稱信保基金)累計已協助31萬餘家中小企業取得融資,本年度保證融資金額,預計將超過1兆元。
當企業遭遇財務、稅務或法令問題,第一個尋求諮詢協助的對象,往往是他們的會計師與記帳士,因此,政府的輔導工作,如果透過具備顧問資格的會計相關團體來進行,應該會更加落實而有效。
建議由推動主力銀行的觀念,建立中小企業與銀行互信互利基礎,包括中小企業慎選合適的銀行集中往來,創造往來實績;而在銀行方面,對於這種忠實的客戶,總行應該給予更高的分行經理權限,而且允許更長的融資期限;事實上,信保基金對於由主力銀行貸放的案件,也比較樂於提供更優惠的保證。
許美滿(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聯合會副召集人):一直以來「兩套帳」的問題除了存在於節稅與融資的矛盾當中,也是因為長期以來台灣財稅制度未系統性統一。幸而為與國際接軌,台灣在2015年將全面適用國際會計準則(IFRS),不過真正對台灣中小企業更理想的應是中小企業國際會計準則(IFRS for SMEs),因此,會計師公會針對 SMEs逐條討論與編修,希望建立一套符合台灣中小企業產業型態的制度,並尋求學術資源協助,最快年底召開基礎培訓課程,包含運用網路線上教學與規定訓練時數,讓中小企業主在更健全制度下運作。
實際上,中小企業缺乏具公信力的專業財會人員,也導致銀行融資的困難,建議若建立強制性的「財務人員簽證」系統,對企業和銀行將是雙贏。
楊美娥(中華民國記帳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監事):一直以來,記帳士與會計師都致力於輔導中小企業財會管理與真實財報揭露的艱鉅任務,因此應結合學術資源,強化財務顧問師機制,協助企業撰寫營運企劃書或財務報表管理,都將使企業與政府的資源有效運用。
有時,中小企業無法如實呈現財報,並非刻意隱瞞,而是政策制度面與企業執行面有其落差。舉例來說,台灣中小企業會到全世界找原物料,但進口需求量不一定是一整個貨櫃,而與其他企業併櫃的同時,該企業取得的進貨憑證,與國稅局認定的憑證有差距,因此在財報上無法真實反應企業經營狀況。
林良楓(社團法人中華會計教育學會秘書長):在中小企業期盼與政府的作為間,學術界可搭起雙方運作橋樑,中華會計教育學會多半由大學教授或會計師組成,提供之專業知能可被視為解決問題的契機。
除了宣導與輔導,還可用「賞罰分明」讓企業主導正企業對於健全財務體質的觀念,對於真實報帳的企業給予實質優惠,一旦做假帳被查獲,便加以重罰,此舉可整肅委外記帳士品質與責任。
廖燦昌(臺灣中小企業銀行總經理):因中小企業大多重業務而輕財務,且多為家族式經營,重經營成果而輕財會制度,致使銀行融資遭遇困難。
實際上,銀行都有自己一套徵信系統,為了避免無意義的「假報表真分析」,銀行多盼企業真實揭露財務狀況;因為有時企業經營成果不差,而因未執行內控、財報揭露不完全,而導致銀行看不到真實的財報與營運績效。目前金管會請銀行公會正在研議對中小企業適用之會計制度可能是解決中小企業會計制度與財務報表真實性之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