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進一步金融整合將有利於經濟發展

發布日期:2011-11-11
點閱次數:298

金融整合是指國與國(地區)之間的金融活動相互滲透、相互影響而形成一個整體連動的發展態勢。國際貨幣基金(IMF)於10月11日公布的「亞太地區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亞洲包容與消除不平等的經濟發展已有明顯成就,另方面就亞洲地區進一步金融整合(Financial integration)而言,在大量資金流入亞洲新興國家下,將有利於經濟發展。

一、現況:亞洲金融整合程度遠落後於貿易整合程度

(一)過去10年,除了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急遽下降外,亞洲跨國證券投資、外人直接投資(FDI),以及銀行活動相較於其他地區是處於上升趨勢。亞洲跨國金融地位與拉丁美洲及東歐新興經濟體可相比擬,但仍遠落後於歐元區的先進國家。亞洲證券投資主要都在區域內進行,惟香港和新加坡已成為從區域外資金流入的中介角色。


(二)通常,一個國家的金融整合程度 與貿易整合程度的增加速度應該一致,然而,多數亞洲經濟體對全球貿易快速擴張,金融整合程度卻明顯落後,尤其是一些東協國家(包括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與菲律賓)的金融整合主要管道係透過外人直接投資的流動。


二、金融整合的深化:潛在效益與成本評估

(一)潛在效益
-金融整合重要的潛在效益是可提高國家獲得對抗外來衝擊的保障。風險分擔的衡量主要是以國家間彼此成功對抗外來衝擊的程度而定,此種「風險分擔」的效益目前在亞洲仍然很低。
-亞洲四小龍與美國風險分擔程度明顯高於與亞洲其他國家,其中,只有香港與新加坡之間的風險分擔高於亞洲平均值。韓國與東協國家風險分擔程度則明顯高於與其他經濟群體。


(二)潛在成本

-金融整合也有潛在的成本,特別是風險的蔓延,主要是透過銀行部門的互連或通過一般的金融聯繫,此次全球金融危機擴散蔓延的成本即非常大。事實上,風險分擔與蔓延存在顯著的負相關,即風險分擔指數愈低則風險蔓延的指數愈高。

三、IMF的政策建議


進一步發展金融市場是提升金融整合品質的方式之一,且更能充分發揮風險分擔的作用,相關政策包括:


(一)制定統一的市場標準和規則:透過共同交易規則和平台,以及統一的會計準則和證券法規的建立。


(二)建立政策對話機制和對區域穩定的共識:尋求政策協調,以回應衝擊。


(三)維持總體經濟和貨幣政策目標一致:穩定亞洲地區的經濟,創建區域內有利於風險分擔的環境。


四、結語
亞洲地區經濟體進一步的區域金融整合可加強亞洲國家成長的來源、提升經濟的應變能力,以及減少亞洲地區不同的金融市場發展階段的差異。金融整合深化亦可讓消費者與投資者獲得更好的金融服務而進一步支持經濟的再平衡,惟這些均有賴於提升金融整合的品質。



資料來源: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