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沈美幸/台北報導】
全球經濟景氣雖出現反轉的跡象,但國內機械設備出口有ECFA效應的加持,今年前11個月出口值締造近188億美元佳績,超越去年167億餘美元,改寫歷史新高。台灣區機器公會總幹事王正青表示,今年出口值破200億美元、產值300億美元以上不成問題,雙雙改寫歷史新高。
台灣區機器公會彙總統計11月機械設備出口值1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2.70%;前11月機械設備出口187億8,73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4%,折合新台幣5,494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14.6%。
值得注意是,11月出口值從10月份的17億美元降至16億美元,小幅衰退7.8%。
有了ECFA效益持續發酵,中國大陸及香港等地市場高居國內機械設備出口首位,出口值達60億5,543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8.8%,佔出口比重35.3%,比第2大出口市場的美國多1倍以上。今年前11月國內機械設備銷往美國金額為24億647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1.5%。
王正青坦言,11月國內機械設備出口值的確比10月減少,但很難從單月相對減少,判斷是何種原因造成,也有可能是客戶要求延後出貨所致,還要觀察幾個月。可確定是今年機械設備出口值破2百億美元不成問題,全年產值上看3百億美元大關以上。
業者坦言,歐債風暴燒不停,致使德國以外的歐盟國家經濟景氣及消費力大不如前,以及美國消費力下降,導致許多企業資本支出轉趨保守,影響到消費性電子、半導體、紡織、汽車及零組件等行業業者汰換設備的意願,的確有部分客戶生產調整而延後交機;但亦有部分客戶下單後,寧可被沒收訂金而不願意交貨。
以工具機業為例,下半年新接訂單與上半年爆單相比衰退3至5成,只是回到以往平時的接單水準,還不致於發生接不到單的局面,目前各廠商接單能見度都排到明年首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