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如:出口轉軸除了轉市場 還要轉產品

發布日期:2012-01-16
點閱次數:245

【經濟日報/記者徐碧華】

台灣要如何度過歐債所造成經濟困境?經建會主委劉憶如11日指出,目標是出口轉軸,不只轉出口市場軸,提高新興市場占出口市場的比重;還要轉出口產品軸,由中間財轉向終端消費財。為了達成轉軸目標,台灣要與中國大陸、日本策略聯盟。

劉憶如說,台灣向來視日本為關鍵技術和資本設備的提供者,視中國大陸為市場或工廠,未來,台灣對這兩大經濟體的定位要轉變一下,轉視他們為拓銷市場的策略聯盟夥伴,一起合作,去開拓歐美、東協和其他新興市場。

分析台灣和南韓在幾大進口市場的市占率,劉憶如說,可以明顯發現,2000年以前,台灣的市占率都比南韓高,現在紛紛被南韓超前。2001年起,台灣在美國市場的市占率輸給南韓;2002年起,歐盟27國的市占率也被南韓超越;到了2008年,在東協五國的市占率也不敵南韓,東協五國是指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

劉憶如說,南韓與美國簽了自由貿易協定(FTA),與歐盟也簽了FTA,韓國總統李明博訪問中國大陸,也要和中國大陸談FTA。台灣現在只有ECFA(兩岸經濟協議)。在關稅的優勢下,若無其他因素改變,台灣要翻盤並不容易。

還有一個因素令人擔心,劉憶如說,檢視台韓的出口產品,會發現台灣主要的出口產品是中間財,也就是說,與投資的相關性大,南韓主要出口消費財。而在不太景氣的時候,投資是會大受影響的,消費財受的影響相對小。台灣出口受到不景氣的衝擊會比南韓大。

她指出,台灣的出口應該要進行調整,把「Made inTaiwan」的消費產品找回來。

如果要出口消費財,台灣要如何才能快速調整呢?劉憶如指出,南韓的市占率雖然超越台灣,但成長速度遠不及中國大陸,舉例說,中國大陸在美國的市占率由2001年的8.96%上升到2010年的19.08%。台灣如果能和成長最快的中國大陸合作,出口軸就能快速轉向。

日本也是世界的出口大國,與台灣有長期合作關係,劉憶如指出,日本也可以成為台灣拓銷的策略聯盟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