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研究院執行經濟部法人科專計畫,於今(15)日發表研發成果,小分子抗癌藥物傳輸系統DBPR115能有效地攜帶連結的藥物至腫瘤細胞,提升療效並降低副作用,且與市售藥物CPT-11相比,僅需20%用藥量,即可達到數倍對大腸直腸及胰臟腫瘤生長的抑制效果。DBPR115在去年底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提出試驗中新藥(IND)申請,順利在今年1月獲美國FDA核准同意執行第一期臨床試驗。
經濟部指出,國內製藥產業2019年的產值約476.1億臺幣,其中80%內銷,且以學名藥為主,提供國人70%以上的用藥需求,是一個穩定成熟的產業,如何在這種高度成熟且擁擠的產業中,從產業技術的角度切入,找出新的成長動能,是經濟部技術處一直努力的方向。
DBPR115是一個由國人自行開發,從分子設計的角度開始,打造的高傳輸效能的抗癌新藥,藥品本身可以用於治療病患,技術平台更可與國內業者結合,開發更多的應用。
這項抗癌新藥,以小分子胺化合物結合市售的抗腫瘤藥物,達到傳遞並集中抗癌藥物至腫瘤組織的功能,增加腫瘤中抗癌藥物的濃度,提升藥效且降低副作用。此外,相較於大分子的傳輸系統,用於攜帶藥物的小分子胺化合物更容易優化製程,生產成本較低廉,且造成免疫反應的機率小,相對於生物製劑的優勢更多,限制條件更少。
目前,DBPR115已成功技轉給業界(泰緯生技),並在完成臨床前試驗後,於2020年12月15日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提出試驗中新藥(IND)申請,並順利於今年1月15日獲美國FDA核准同意執行第一期臨床試驗,為國內第一個本土研發的抗癌藥物傳輸系統的具體成功案例。
經濟部指出,開發新的藥物傳輸與辨識系統,是藥物研發領域中極重要的一部分,而成功地研發此藥物傳輸系統不僅能有效應用於標靶抗癌藥物,也為藥物設計研發開闢新的途徑,為治療重症疾病帶來新的曙光。
這項藥物研發計畫為經濟部技術處支持的法人科專成果,從藥物探索到技術移轉國內廠商,曾經獲得2016年經濟部法人科專成果表揚獎的「技術成就獎」,2017年台北生技獎「技轉合作獎」金獎,更是「2020年國際生醫智能加速器」,由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創服育成中心、國際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亞馬遜集團三方攜手舉辦,唯一獲選來自研究單位團隊,成果豐碩獲得各方的肯定。
(資料來源:經新聞 經濟部 2021-03-15 https://www.economic-news.tw/2021/03/DBPR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