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平台/工研院搶鮮 開發低溫物流技術

發布日期:2014-11-27
點閱次數:513

【經濟日報╱李珣瑛】

  需低溫保存的產品如可安全、衛生、穩定地配送到消費者手上,是貨運業者對消費者的品質承諾。為了解市場實際運送過程中的需要,工研院的郭儒家畢業後即投入低溫物流技術開發的工作,過著白天埋首在研究室裡開發技術,晚上則跟著物流車隊四處送貨的日子,企圖從第一線了解實際的物流運送過程、挖掘低溫物流上可能會遭遇的困難與需要,解開食物保鮮的祕密。

  每晚跟車的過程中,他發現傳統的物流業要提升轉型作低溫物流,需要大筆資金改裝冷凍設備甚至添購低溫物流車,在花了大錢購置低溫物流車後,發現低溫物流車的引擎轉速常影響溫控強度。

  像在市區低速行駛下,引擎的低轉速常常讓低溫物流車內冷氣供應不足,導致車內的溫度無法達到低溫運送的標準而造成託運品變質。 同時,開關車門卸貨的時往往讓大量冷氣散失而造成耗能,卸貨的過程也無法熄火而製造多餘的廢氣和噪音。 此外,因配送地點相距不遠而使低溫物流車內的冷氣無法及時補充,也間接影響了運送的品質。

  針對所發現的問題與需要,郭儒家帶領的工研院團隊發揮創意,由「分批運送」的概念下開發出「蓄冷箱」與「蓄冷片」,蓄冷箱如同物流籃裝載並保護運送的物品,而在蓄冷箱中輔以特殊設計的蓄冷片,搭配成了能夠儲存冷能的容器,這樣模組化的設計讓業者不需要再改裝現有的物流車就能達到低溫物流運送的功能。

  蓄冷片內的裝填物經過精密的調整,可達到-2℃、-11℃、-16℃、-21℃度四種不同的溫度,再輔以顏色識別,貨物在理貨裝箱至抵達目的地前,都處於密封狀態,讓前述問題迎刃而解,同時對收貨方來說,再也毋須為了配合司機送貨時間必須長時在現場等待收貨,節省許多人力與時間。

  郭儒家進一步表示,「常溫配送」和需要「低溫物流」配送的貨物比例是9:1,因此「多溫配送,一次到位」的概念,從企業營運角度來看,意謂著可快速導入,光是設備費用,僅需日本引進低溫物流系統的十分之一。

  這項技術,目前已廣泛的應用於各大物流業、食品業、餐飲業與其他流通業,結合現行運輸設備,支援低溫物流的運輸配送。 像是傳統生鮮物流業者,以往用保麗龍加冰塊的傳統方式配送生鮮蔬菜,往往到了卸貨時,常因冰塊融化弄得地板濕一大片,也無法落實溫控為生鮮品質把關,在採用工研院的蓄冷設備後,對環境的整潔和送貨的效率都有改進,因而成功的獲得知名餐飲品牌的青睞。

  而連鎖的咖啡店在採用這套設備後,店員也不用總得放下手邊的工作趕緊出來接貨,而是在依食品溫度各自裝箱後,隨司機在半夜將蓄冷箱送到各店,隔天早上店員來開門時貨品已經放在櫃台前面,不僅為供應商省下運輸成本,也不干擾店家作生意。

  投入冷凍技術研究超過20年,回首過去無數個跟著物流車到處跑挖掘食物搶鮮秘密的日子,郭儒家懷抱著無比熱情和堅持,希望為問題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好讓大家用最簡單的方式吃到最新鮮的食材。 至今他已榮升團隊的領導人物,擔任工研院服科中心副主任同時也成為兩岸冷鏈物流技術與服務聯盟執行長,問他什麼是讓食物保鮮的秘密?他神祕的一笑,默然不語。也許,解開食物搶鮮秘密的撇步無它,就藏在這份堅持與體貼入微的心意上!

  【2014/11/27 經濟日報】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