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大趨勢/NEC社會起業塾 日本社企搖籃

發布日期:2014-09-18
點閱次數:334

【經濟日報╱楊珮玲】

  近年來,許多營利企業投注心力在「企業社會責任」活動上(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但CSR要如何不會變成橡皮圖章或虛應故事?要如何找到適合企業特性又能貢獻社會的CSR活動?這些都是許多企業持續思考的課題。

  對日本最大的綜合電機電信集團之一NEC來說,它選擇創造「社會價值」的方式之一,是與民間中立的社企支援非營利組織ETIC合作,成立「社會起業塾」,提供相關資源,給有志或正創立社會企業者一個學習和驗證事業模式的重要起點。

培養50個團體

  「社會起業塾」在日本社企萌芽期就投入,十多年來培養了近50個團體。病兒保育組織「佛羅倫斯」(FLORENCE)、青少年職涯輔導「對話場子」(KATARIBA)、支援亞洲貧窮農村兒童的「海鷗之橋」(KAMONOHASHI)計畫等,這些目前在日本社會企業中最為人知的代表企業,創業者都是這個計畫的畢業生。

  這些社企種子在畢業後於社企界發光發亮的實際成績,讓「NEC社會起業塾」成為培養日本社企界優秀創業者的最早也最著名的搖籃之一。雙方在過程中激盪的創意想法和正面能量,展現了一條營利企業和社企合作共創最大公約數的新路。

  對滿懷理想希望解決社會問題的社企創業者來說,基本的事業點子雖可能有無限潛力,但經營企業、特別是要不靠捐款而真正靠事業創新性來獲得收入,除了理想和使命感之外,經營能力、專業知識與基本事業模式的可行性是永續經營的最前提。

  了解這些社企創業者的需求,NEC從2002年起設立了「社會起業塾」,每年平均選三到五個社企創業家,以六到八個月不等的時間密集培訓。

  除了場地、所需營運資金或產品之外,他們活用社內相關會計、財務、IT系統、策略企畫等人才,提供這些未來社企種子相關的知識和啟發。並設置虛擬的董事會,因應這些社企人才有興趣發展的領域,請外部專家在虛擬董事會中提供建言,也挑戰未來經營者的想法。

  對這些新生創業家來說,這個創業塾不只讓他們有機會學習經營企業基礎的知識,更讓他們有機會認識志同道合者,切磋琢磨,成為創業路上一路彼此相知相惜的珍貴夥伴,為彼此加油打氣。

養成新生創業家

  更重要的是所有的事業計畫和模式都要經得起檢視,除了平日在研修過程中他們有許多與共同受訓者討論的機會,在虛擬董事會中他們也要接受來自企業內外專家和政府機構等客觀第三者的問題,從不同角度驗證自己原本的事業想法是否有漏洞,是否有值得修正或調整之處。這是創業家在投入大量資源創業前都夢想的難得機會。

  對NEC來說,贊助或參與這些活動不只緊扣其CSR使命,企業內員工在奉獻自己工作外時間、提供相關專業知識的同時,有機會與社內其他同事共同合作增進團隊精神,還能與社外不同領域的創業家接觸交流,了解社會問題和最新脈動,提供未來新產品和新服務的極好觸點。社企創業家對事業的熱情,也讓接觸雙方感受正面的刺激,激發更多正面能量。

延續CSR使命

  研修計畫完成後,如果成果特別優秀或是過程中展現極大成長改變的企業,相關單位也有可能會持續進行支援和創新計畫,讓想法具體結成果實。

  由於NEC社企起業塾的成功,之後花王社企起業塾和其他地方政府也紛紛成立類似性質的贊助計畫,讓影響層面繼續擴大。

  對一般營利企業來說,要能持續承諾支援相關CSR活動,需要有各種「利害相關者」(STAKEHOLDERS)的支持。

  與社企的合作對員工或企業所在的社區社會是直接的貢獻,而做為利害相關者中極重要一環的股東,近年來也有愈來愈多人注意到企業的CSR活動為企業帶來的正面影響,並反映在企業成長策略上。

  如何有效傳達CSR活動對企業和股東的重要性,是有志持續CSR活動營利企業面臨的共同挑戰。

  (作者是專欄作家,曾任美日國際金融機構專事行銷與國際事業企畫。長期旅日,現居美國。本專欄隔周四刊登)

  【2014/09/18 經濟日報】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