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
金融帳近四年來連續大失血,引起各界關注。央行官員坦言,國內資金欠缺投資管道,是大問題,金融自由化後,不論是個人、保險公司和金融機構,都有選擇投資工具和管道的自由,央行呼籲民眾投資時,務必要注意流動性與匯兌風險。
市場人士則推論,隨著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國內人民幣存款增加速度也明顯放緩,不少投資人選擇贖回人民幣資產,或有助減緩第2季金融帳的流出規模。
央行官員對金融帳流出的一貫解釋內容是:因經常帳順差(註:商品與服務賣出大於買入,產生盈餘)、對外債權增加,增加的債權若是民間持有,就是金融帳流出。放眼經常帳順差的國家,如:新加坡、南韓、德國等,金融帳都是淨流出。
官員說,一國的經常帳順差、金融帳流出,有助維持國際收支帳平衡、維持金融穩定;反之,若一國呈現經常帳、金融帳「雙順差」,該國貨幣將有升值壓力。
至於金融帳連續淨流出,是否有負面影響?官員表示,國人資金到國際金融市場投資,遇到國際金融危機,會有受傷、損失的可能。2009年國際金融海嘯,以及近幾個月人民幣匯率貶值,就是最好的例證。
對於金管會擬推動「金融業進口替代方案」,吸引10兆元資金回流,官員說,金融業若能創新產品,讓資金在國內運用,可改善超額儲蓄問題。
具體可行的方法包括:運用餘裕資金進行長期投資、提振投資率等。
【2014/05/2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央行:國內資金欠缺投資管道 大問題 | 金融要聞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689461.shtml#ixzz32Jp5tXfi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