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電】
大陸商務部台港澳司司長陳星今天在北京表示,相信對大陸有興趣的台灣中小企業,一定會抓住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這個商機,到大陸投資創業、發展和壯大自己。海峽交流基金會和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21日在上海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但在台灣卻引起不同意見,有些媒體報導,這項協議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都可能會「肥到大企業,苦到小店家」。
對此,陳星在接受中國新聞網網路訪談時澄清說,不會有這個情況出現。陳星指出,ECFA早期收穫實施後,有200多家台資企業到大陸來,已獲得優惠措施;這200多家中,有180多家都是中小企業,所以從早期收穫來看,受益的已經是中小企業了。她表示,這次服務貿易協議中,大陸開放的80多項措施裡,當然有涉及到像金融、電信這樣現代服務業的領域,也有涉及到許多貼近民生的行業;有一些行業雖沒有體現在服貿協議裡,但就大陸而言,這些行業內容都已實行國民待遇了,比如在大陸市場,經常可以看到台灣的餐飲業、美容美髮都比較不錯了,「台灣的中小企業都可以進來」。
陳星說,現在簽的服務貿易協議,是在ECFA早期收穫基礎上更大範圍地開放市場,涉及範圍更廣,開放的水準更高。相信服貿協議這些開放的措施,一定會給兩岸業界帶來更大優惠和便利。兩岸都是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但陳星聲稱,服貿協議中,大陸開放的80多條措施都是在WTO基礎上的進一步開放,水準是比較高的;而台灣有一部分的開放措施還沒有達到它對WTO承諾的水準,這個情況確實存在。
陳星說,台灣服務貿易起步比較早,水準也相對較高;大陸服務業起步較晚,現在服務業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是45%,大陸提出到「十二五」(2011-2015年)計劃結束時,服務業未來占GDP比重要提升4個百分點,由此帶來的GDP大概是人民幣2兆元,空間非常大。
陳星認為,大家都看到了這個空間,也看到了台灣的優勢,都希望在協議簽署基礎上,未來能有進一步開放的期待,特別是業界。在服貿協議當中也規定,未來雙方可視需要,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就服務貿易的進一步市場開放展開磋商。